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现代学校治理中的依法治校:理念、制度与方法
发布时间: 2018-07-10 15:18:49   作者:张海鹏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张海鹏


法学博士,西南大学法学院讲师,蒲公英教育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出版社《法治教育》编写组成员)


现代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治。同样,现代学校的治理也与法治密不可分。在现代学校治理过程中,应当以依法治校为重点,从理念、制度以及方法层面贯彻落实,让法治融入学校治理中的每个细节。

一、现代学校治理的重点是依法治校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历史选择,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治理方式。如张乐天教授指出,现代学校治理,重要的是依法治理;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重要的是不断提升依法治校的能力。在现代学校治理建设中,依法治校具有重要作用:

1.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落实。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治校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

2.依法治校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内在要求。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致力于推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现代学校制度包括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参与四层含义。其中,依法办学居于首要地位。因此,现代学校治理必须坚持依法而治。

3.依法治校是维护各方主体权益的重要保障。洛克认为,法治的目的是指导并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权益。现代学校治理中,政府、学校、社会互动活跃,举办者、教师、学生、家长等主体并行存在,他们彼此之间存在共同的价值追求,但也难免产生利益冲突。依法治校的目的是,对学校、举办者、管理者、学生、家长、教师等各个利益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予以充分尊重,并在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从而协调和保护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二、依法治校的前提:树立法治理念

理念指导行为。近年来,各类学校的法治意识有着长足进步,但仍有强化的空间。当前,一些学校缺少法律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所出台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没有经过必要的合法性审查;一些管理者在日常管理活动中不重视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导致出现违法违规的现象。

美国学者伯尔曼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依法治国的本质就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在现代学校治理以及推进依法治校的过程中,同样要求树立科学的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包括权力界限、管理民主、程序法治、接受监督等观念,做到自觉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主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提升法治思维和能力。从而让学校各项事务运行在法治轨道上,让学校管理者、学生、教师、家长等利益相关者均树立办事依法、遇事用法、难事靠法的法治思维。

三、依法治校的关键:完善制度体系

依法治校的关键在于建立并实施完善的制度体系。这意味着:

一方面,国家应健全和完善学校治理的法律体系,为推进依法治校提供法律支持。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和颁行了一系列旨在引领和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教育法律规范及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应当依据法律规范与政策,在学校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体系。具体包括:

1.制定完善的学校章程。章程是依法治校的基本依据,其重要性无可比拟。首先,章程是学校设立的必备条件。《教育法》第26条明确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有组织机构和章程。同时,章程是学校的“宪法”,是连接教育法律和学校规章制度的桥梁和纽带。它对上承接国家法律、法规,使之具体化;对下统领学校内的各种规章制度,规定学校重大和基本问题,是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行动指南。因此,学校应充分重视章程,从制定程序、具体内容以及篇章体例等方面予以审视和完善。

2.建立科学的治理结构。随着教育变革速度的日益加快、教育管理情境的日益复杂,学校中各种利益群体的冲突和矛盾也愈加突出,依靠任何单一主体或力量都无法快速有效地化解,这就需要相关利益主体参与到学校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来,实现更大范围的集思广益。所以,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实现权力资源的重新配置成为学校治理能力提升的当务之急。

从管理学角度来说,组织结构决定着组织功能,也决定着组织的效力和生命力。同样,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是决定学校办学质量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治理过程中,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行政机构(校长)、党组织、教职工大会、工会等机构和人员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各自的权利义务,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问题,关系到学校的有效运行和前途命运。因此,应建立科学的决策和权力划分机制,依法明确学校不同事务的决策权,把师生参与、专家参与、家长参与、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内容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

3.形成全面的管理制度。学校章程解决依法治校的规范依据,治理结构解决依法治校的权责划分,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应在人力资源、劳动人事、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建立起完善、全面的学校管理制度,从而让学校在日常治理的各个方面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依法治校的保障:运用科学方法

依法治校仅靠抽象的理念和严肃的制度还不足以充分发挥良好的效应,还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予以保障实施,以增强依法治校的整体实效。

1.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全面系统部署普法工作,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把法治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的法治思维与能力。此外,还需要通过培训不断高学生家长的法律素养。

2.建立监督救济机制。如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在学校治理中,应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社会以及行政监督机制,加强学校的信息公开。同时,学校应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来解决相应矛盾和纠纷的能力,依法建立和畅通纠纷解决渠道,规范校内师生申诉和调解制度,不断完善权利救济机制。

3.借助外部专业资源。在依法治校过程中,学校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引入专家学者、中介机构等外部资源,协助学校进行调查、评估、监督以及纠纷解决等法律事务活动,以提高学校依法治校的效率与能力。

五、让法治融入学校治理的每个细节

    法治的生命在于其实施。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总体布局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必然要求。依法治校意味着学校治理从行政思维和方式向法治思维和方式的根本转变。需要从学校日常运行的各个方面入手,让法治成为一种习惯,使其融入现代学校治理的每一个细节。